長久以來,牙醫總被定位為解決牙齒問題的『功能性』治療行為,從古早年代的觀念“ 牙痛不是病 ”到現代的牙醫專科醫療分科,雖然觀念上已大幅改變,然而目前大部分的牙科處置仍只停留在『口腔疾病』治療及『功能性』重建的範疇。事實上,齒列的功能不單只是咀嚼,它還與顏面型態、形象與氣質的美觀需求息息相關。馬斯洛的人類需求金字塔理論中,最高階的心理需求是『自我實現』,而『美學』便是屬於『自我實現』的最高境界。
美容牙科是醫學與美學的結合,主旨是使牙齒恢復應有的健康和美觀
專門針對牙齒的不美觀,來做治療改善。使病人的牙齒恢復至最自然美觀的狀態。這是美容牙科最主要的內容,也屬於美容醫學的一種。
美容牙科醫師就是針對牙齒美容方式,有特別研究的專科醫師。他們本身對於牙齒審美觀的敏銳度是很重要的,不僅對於牙科的各個領域有相當程度的了解,也需熟悉許多牙科以外的知識。一個美容牙科醫師的養成是須經過好幾年的執業經驗,與相當的專業訓練所成。
由於美容牙科在國內是門新的科別,許多民眾對它還很陌生。加上市面上許多不當的宣傳,造成許多人對牙齒美容有很多的的誤解。很多人對於美齒的認知,都僅限於美白或是矯正。但其實這些都只是美容牙科的其中一部分。
美容牙科的背後包含許多不同的項目,牽扯的範圍很大。除了美白與矯正之外,還有牙齦美容,牙齒微整型,美容陶瓷貼片,3D齒雕,假牙製作及咬合重建。每個項目都是針對不同的問題而衍生出的治療方式。
其中的範圍包括調整牙齒整齊度,牙齒的顏色,牙齒型態,長短,和牙齦的問題。甚至臉型的歪斜,也可以美容牙科來做調整。
因為社會大眾對於美容牙科不是很了解,所以常常會有很多盲點。我以在國內外執業的經驗,來分享一些病患常遇到的盲點。
盲點一 : 我想要跟XXX明星一模一樣的牙齒,因為她的牙齒很好看
這句話是我在診所內與病人諮詢時最常聽到的。牙齒的外型和顏色,其實要配合臉型,膚色,及個性的。今天這位明星的牙齒在他身上很好看,可是不一定在你身上也會好看。在跟你的牙醫師討論時,應該以「我想要跟XXX感覺一樣的牙齒」,或「要有XXX明星的特色」作出發點,以那為基礎來打造出適合你個人的完美牙型。
再來牙齒的外型和顏色,是要配合臉型,膚色,及個性的。同個顏色的牙齒,在不同膚色的人身上的表現是完全不同。建議牙齒的顏色以眼白的顏色來作參考,以不超過眼白的白色為最佳。牙齒的外型也是要能夠配合臉型,不同的臉型適合不同型態的牙齒。有時病人的個性也是做牙齒外型選擇的一個考量。不同的牙齒外型可讓你給人的感覺不同,有的牙型會讓你看起來剛強一點,有的會溫柔一點。這些在跟你的牙醫師做治療計畫時,都可以好好的討論。
盲點二: 牙齒越白越好?
牙齒潔白是每個人都想要的。但是太白的牙齒反而顯得不自然,讓人覺得很假。要白的自然才是重點。
盲點三: 標準的黃金比例牙齒是最好?
牙齒有本身的黃金比例,但不是每個人都適合黃金比例的。每個人都有適合他的牙齒的外型比例,不是按照黃金比例就是最好。既使是完美的齒列,本身也會有許多不同的排列方式。牙齒是可以顯現你個人特質的一部分,不同的牙齒外型比例所展現出來的個人特質也會不一樣。這就是為何每個人的牙齒會需要量身打造。
要找出最合適你個人特質的牙齒,而不是一昧的追求制式化的標準牙齒比例。自己的牙齒也會有自己的特徵,不會跟別人「撞衫」。